靠着人格化的形象,辛辣犀利的点评,“踩烂片,捧好片”,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,“毒舌电影”在半年后迅速累积到50w粉丝。“毒Sir”的第一篇10w+是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影评,通篇“吐槽”让粉丝大呼过瘾,“毒舌电影”也让更多人记住。
而为了在快速发展中,既能保持住自身人格化的优势,又能降低内容风险,何君选择通过家族“魅力人格”矩阵的方式做内容扩张,比如C位出道的主流大众男性“毒sir”,女性电影爱好者“表妹”,小镇青年“菊长”,逼格高的文艺片爱好者“机叔”,爱好艺术的专业中年男性“云舅”等。
多IP的成功塑造,使得“毒舌电影”获得了用户的认可。2016年2月,“毒舌电影”粉丝数突破 100 万,并完成了近千万人民币 Pre-A 轮融资;2016年7月,它又完成 A 轮融资,到2016年9月,全网累计用户1000万;2017年1月19日,“毒舌电影”app首版上线。
在“毒舌电影”态势欣欣向荣之时,2017年6月8日,“毒舌电影”被永久封号,不过该庆幸的是“毒舌电影”除了运营公号和微博之外,还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和独立的APP,这为“Sir电影”公号东山再起打下了基础。
2017年6月25日,毒舌电影的新号“Sir电影”发了第一篇推送——《中国演技在他之上的不超过5人》,宣布毒Sir正式回归,首篇文章阅读量即破10w+,点赞过万。截至目前,“Sir电影”推文基本篇篇10万+,全网累计粉丝超2000万。
“Sir电影”涅槃后的改变
经历过封号事件后,其COO陈植雄坦言,文章在语言组织上会更小心严谨,不做“标题党”,不打色情“擦边球”;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。
但这种改变并不影响整个团队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——“观点鲜明”,这是“Sir电影”制造好内容的关键和评判标准,“好稿一定是观点先行,通过话题能够制造更多的东西带给读者。”
“Sir电影”的内容在行业内一直有口皆碑,目前其编辑团队30多人负责一天三条的内容产出,每篇文章大概需要花费两天时间。其团队内容分工非常细化和明确,每天10点左右定选题,然后众人分工找资料写稿看稿改稿,11点左右发布文章,每天的内容生产非常稳定。
除了通过内容输出价值观,“Sir电影”吸引粉丝还依靠提供电影信息,比如定期推出片单,还有线上资源介绍和分享,解决了用户看什么、在哪儿看的问题。
除此之外,毒舌电影也将布局做开,比如毒舌旗下的一档电影视频解说节目,就是以菊长为独立IP,并在各大视频平台都有发布。“毒舌电影”的APP正式上线,目标是“做中国影迷第一入口,让影迷第一时间找到好片。”同时,线下活动也在渐渐铺开,比如尝试众筹放映,包下一个放映厅,专为小众电影提供播放渠道,挑战现有发行模式,甚至还开了一家影业公司,往产业内部试水。
而在变现方面,“Sir电影”主要是通过广告实现变现。据统计从2017年6月25日到8月23日,“Sir电影”一共推送了16条广告,阅读量篇篇10万+,广告形式全部为软文。
而9月份以来,粗略统计,“Sir电影”一共推送了50篇文章,其中12条是广告,即平均0.75天就能接到一个广告。而从广告的投放位置来看,多数广告发布在二条,从这点上也足以证明,“Sir电影”能够在开张第一天就收获10万+,其粉丝粘性必然强过一般自媒体。粉丝们追随自媒体人从一个公号到另一个公号,拥有这样铁粉的存在,“Sir电影”的广告转化率必然不会差。
不管公号的下半场是不是式微,形式和媒介都是永远在发展的,而优质的内容永远是受欢迎的,用户的注意力只会跟着优质内容在不同平台的转移而不断转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